过去一两年有多位投资人朋友和我讨论过 AI 相关的创业机会。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大的机会基本上是巨头的,小公司没有特别好的机会。

当技术上的突破让小公司有机会颠覆大公司时,新技术最初的应用都在巨头看不上的新兴细分市场。随着这些市场快速扩大,小公司在成长起来后迅速地进入主流市场抢占原主导者的份额。随着原本不存在的个人电脑市场兴起的 Intel、Microsoft 等是最好的例子。近年来 AI 的发展在技术上有很大突破,但商业上的局面却没有给创业公司颠覆性的机会。一方面这是巨头们从一开始就重视的领域,投入很大;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数据,所以大公司或者他们投资的企业往往更有能力持续产出最好的成果。

另一个原因是新 AI 技术的应用往往是对现有场景和过程的改进或补充,没有创造出以前不存在的全新场景,所以对于已经掌握了用户关系的产品来说,后来者无法形成威胁。我喜欢举的例子是 Adobe 能在 Photoshop 中增加 AI 功能,Stable Diffusion 和 Midjourney 却不可能做出替代 Photoshop 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与消费者的直接关系,谁就掌握了市场。没有什么是比随身携带的手机和消费者关系更密切的,在可见的未来仍然如此。手机不仅仅是设备,还是包括应用和开发者在内的整个生态。Humane 和 Rabbit 之类的公司错误就在于试图做一个完全独立于手机但是又无法让用户不用手机的产品。Apple 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短期在技术上有没有走在最前面不是特别重要。OpenAI 做不出 iPhone 的替代品,更别说 iOS 的整个生态。但 Apple 可以把 OpenAI 的能力整合进自己的产品。如果 OpenAI 不愿意合作,还有 Claude 等众多选项,虽然不一定是最好,但差别也不大。

Apple 的设备会把一部分非个性化的请求发送给 ChatGPT。有一些媒体说与 Apple 的合作对 OpenAI 是利好,但是我认为 OpenAI 的收益是非常短期的。第一,Apple 与 OpenAI 的协议规定他们不能存储用户数据1;第二,Apple 在技术上也有措施避免 OpenAI 把同一用户的多次请求关联到一起。所以 OpenAI 得到的基本上仅限于财务收益,和用户之间建立不起有意义的关系。Apple 之所以在使用 ChatGPT 的时候明确告诉用户,一方面是为了透明,让用户知道信息发送到了哪里;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要避免为 ChatGPT 引起的问题背锅。考虑到 Apple 走的从芯片到整机、到软件、到服务的垂直集成路线,以及 OpenAI 与 Microsoft 的密切关系,Apple 一定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方案替代 ChatGPT。可以说在战略上 OpenAI 是比较被动的,这是个他们无法拒绝的 offer。无论接不接受,他们自己的独立 C 端产品在 Apple 的平台上都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但自己赚这笔钱总比让竞争对手赚好。而且无论如何 Tim Cook 都会说「我们找了市面上最好的 partner 合作」,OpenAI 可不愿把这个背书给别人。

现在的 OpenAI 让我想起以前的 Nuance. Nuance 曾经是语音识别做得最好的公司。据说 Google Voice Search 最早是用 Nuance,但同时 Google 也用 Nuance 返回的结果训练了自己的语音识别系统,最后向第三方推出了语音识别服务,成了 Nuance 的竞争对手。过程是否真是这样我没能找到实证。很多知名汽车品牌的车机系统和 Siri 的早期版本都使用过 Nuance 做语音识别,但这家公司后来一直没发展到很大,最后被 Microsoft 收购了。即使是现在股价已经上天的 Nvidia,从长期来看在整个生态中的地位也并不是坚不可摧。芯片设计生产和相关的底层技术门槛当然很高,但是往后绝大部分面向消费者的 AI 应用的集成点会是 Apple、Google、Microsoft 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的 API,而不是 CUDA.

Apple Intelligence 是目前为止最让我兴奋的 AI 产品。之前的各种 chatbot 都仅限于给用户提供答案,实际根据这些答案执行动作还要靠用户,而 Apple 则有条件让 AI 代替人完整执行一些任务。当然这样让 AI 的决策直接造成现实中的结果是有风险的,如何尽量把人工操作在流程中减少,同时又让风险可控,这是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问题。Apple 的另一个独特优势是可以访问用户的大量私有数据,从而能帮助用户完成高度个性化的任务。说到这个,Google 曾经有个叫 Desktop Search 的产品,是帮助用户检索 Windows 和 Mac 上的本地文件的,后来被关闭了,如果留到现在会很有价值。

Apple Intelligence 带来的可能是类似 2007 年 iPhone 一代发布所引起的从功能机到智能机那样的重要变化。Apple 的商业模式不依赖于所谓 user engagement2,在隐私保护方面也有比较好的 track record,在几大巨头里或许是最适合推动这个历史进程的公司,结果应该会更符合大众利益。


  1. 虽然以 OpenAI 的 ethical standard,我很怀疑这一条能执行得有多严格。 ↩︎

  2. 比如 Apple 还有 Screen Time 这样的功能来帮助用户避免过度使用他们的产品。这方面的讨论详见我写的关于搜索和广告的文章。 ↩︎